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臺灣的學校教育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已經超過一甲子,但是在升學的大旌之下,不僅每個孩子始終都像本書的書名一樣,一個個被丟進升學的洪流中,而「教室王國」一直在學校中屹立不搖的存在著。級任導師是教室王國中最主要的掌權者,多數家長也都同意讓孩子完全聽命於教師。
 
  隨著開放教育的推展,許多教師已漸漸脫去威權的外衣,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程與教學,人權教育也在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重大議題中實施。教育部在九十年四月公布了「人權教育法案」、通過了「補助民間團體辦理人權教育活動實施要點」鼓勵民間推廣。
 
  本書作者曾任國小老師,歷任國小校長近20年,推廣親職與兒童人權教育卓有盛名,編著相關著作20餘冊。退休後往返臺美之間,應各界邀約撰述相關臺、美基礎教育比較的論述,以及數十個易為教師忽略的兒童人權教育的反思札記,不僅相當程度地展現了我國基礎教育工作者永不歇止的志工精神外,更為長期被升學主義的洪流淹沒的兒童人權議題提供務實的建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惠真


  臺北市人,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從事基礎教育工作四十餘年。曾任國小老師、臺北市大佳、河堤、龍安、吳興等國小校長。編著有:《國小作文教學之探究》、《愛是教育的森林》、《攜手走過河堤》、《家長如何走進老師的教學之中》、《海闊天空的開放教育系列》(共12冊)、《九年一貫向前行系列》(共5冊)等書。

目錄

一、臺灣的教育問題出在哪裡? 1
二、談教師評鑑的問題 7
三、從學校觀點談走出臺灣教育改革的困境 13
四、家長的參與活化了學校教育 23
五、美國教育見聞 31
六、有效指導孩子迎向生命的逆流 61
七、怎樣愛你的孩子演講大綱 65
八、欣見人權教育在我國中小學落實生根 69
九、校長札記─兒童人權教育案例
(一)有關教師教學輔導
1.請讓我的孩子游泳 7 9
2.快樂的放學 9 1
3.有規定不可以紙上談兵嗎 ? 9 3
4.小一的家庭聯絡簿 9 9
5.被掃地出門的小偉 1 0 3
(二)有關教學評量輔導
1.變調的旋律 1 0 7
2.廁所風波 1 11
3.分數的歧視 117
4.洩題風波之一─市長獎的紛爭 1 2 1
5.洩題風波之二─紙筆測驗的規範 1 2 7
 參考法規一:定期評量紙筆測驗作業規定 1 3 2
 參考法規二:定期評量紙筆測驗作業參考流程及說明 1 3 3
(三)有關不適任教師輔導
1.人家最喜歡的美勞課又泡湯了 135
2.一個巴掌的代價 1 4 3
3.為何把好老師給換了 1 4 7
4.小幫手 1 5 3
5.我的老師買股票 1 5 7
參考法規一: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165
參考法規二: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審議不適任教師評鑑小組設置要點 164
參考法規三: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審議不適任教師作業原則 166
(四)有關學生行為輔導
1.徒子徒孫   169
2.我的孩子逃學了   175
3.蟑螂的苦悶    179
4.酒精燈惹的禍    183
 (五)有關學校行政措施改善
1.為什麼不給我的孩子留一條生路 189
2.學生綜合資料的秘辛 1 9 3
3.廣播的暴力 1 9 7
4.怎麼可以讓人帶走我的孫子! 2 0 1
5.老師生病了! 205
(六)有關校園資源分配
1.學校內的道館 209
2.籃球場上的小轎車 2 1 3
3.學校經費分配的紛爭 2 1 7
4.校園人力與物力資源分配與運用的爭議 2 2 1
5.家長可以對學生直接教學嗎? 2 2 7
6.畢業旅行的期盼 2 3 3
(七)有關學生受教權零拒絕
1.直排輪課的座上賓 239
2.請看完錄影帶再說吧 2 4 3
3.文彥打老師 249
4.老師怕怕 253
5.零拒絕的教育? 2 5 9
附錄
一、零拒絕教育文摘 263
二、相關法規一覽表 268
三、相關的名詞解釋 269
 

作者序
 
  《誰把孩子丟進水裡去?》這也是我在三十多年前開始對老師和家長推動教育理念的第一篇文章的標題。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美國一位臨床心理學家 Bower,有一天在釣魚的時候,發現有孩子掉到水裡,他立刻奮不顧身的躍進水中,把溺水的孩子救上岸來,可是回頭一看,水中又有幾個孩子正載浮載沉的等待救援,他就又跳進水裡,等他把孩子一個個救上岸來之後,卻發現水中又掉進更多的孩子。他實在精疲力盡,於是索性不救了,就爬上岸來朝上游走去,想要查看到底是誰把孩子丟進水裡去的?
 
  臺灣學校教育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已經超過一甲子了,但是在升學的大旌之下,不僅每個孩子都像本書的書名一樣,一個個被丟進升學的洪流中,而「教室王國」一直在學校中屹立不搖的存在著。級任導師是教室王國中最主要的掌權者,為了孩子好,多數家長也都同意讓孩子完全聽命於教師;而所謂的不適任教師,並非學科知識的不足,大都是教學與輔導行為的偏差。
 
  個人一向認為「愛孩子、喜歡人、具有包容力、願意幫助孩子成功!」是身為教師最起碼的特質,但可惜的是,不論是過去的國內師範院校或當前各大學普設的教育學程的學生篩選,都僅憑學科筆試成績,並沒有經過性向測驗。不可否認的,臺灣教師各個在學中,都是班上的佼佼者,但是成績非常優秀,並不表示都適任教師職務。雖然修完教育學程,但適任教師的特質,並不會因知識的學習就可習得!
 
  近三十年來,隨著開放教育的推展,許多教師已漸漸能脫去威權的外衣,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程與教學,而人權教育也在我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重大議題中實施,為落實人權教育的施行,教育部在九十年四月公布了「人權教育法案」,通過了「補助民間團體辦理人權教育活動實施要點」鼓勵民間推廣。不過「徒法不能自行!」,而實施人權教育,並不等於學生的人權或受教權就會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人權教育必須要不斷的探索人類尊嚴和人性的行為,其核心概念就是「尊重」與「責任」。人權知識的教學並不等於落實兒童人權教育,特別是教學者是否能從威權地位降卑下來,以身做則從尊重學生開始!若能如此,才能帶領孩子進入「尊重、合作、公平、正義」等觀念的學習情境中。
 
  筆者在2001年從教育崗位退休後,應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的邀約,陸續發表過多篇教育專文,期間也應其他教育機構和學報的邀約,陸續發表教育相關論述,將ㄧ些為教師所忽視的行為,以札記方式在教育部人權教育電子報發表,期望教師或家長能把兒童人權的觀念,身體力行在日常言行中養成習慣,才能有效的進行人權教育的教學。因此,本書所蒐集的案例,並非人權教育的教材,而是對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人權的一種提醒。
 
  個人之所以想將這些學校中真實發生的案例編輯成書,是由於最近上網,偶然發現,拙文〈欣見人權教育將在我國中小學落實生根〉,一再被許多相關論文所引用,但自己卻幾乎遺忘了這篇論述;由於退休後,更換過多臺筆電,加上所有的筆電都是客居美國的孩子贈送,因此,請他幫忙找這篇文章。仔細重讀後,引發筆者將退休後,應邀在教育部及其他教育期刊發表過的文章,以及在教育部《人權教育電子報》刊登的兒童人權教育案例集結成冊的想法。期望能藉由家長和教學者對本書論述的教育相關議題與兒童人權教育案例的省思,幫助孩子們能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更寄望人權教育能切實的在我國中小學階段落實生根!

後記
 

     臺灣在1987政治解嚴後,社會渴望鬆綁之際,民間教改團體紛紛成立。教育當局為回應民間教改訴求,自1990年以來,就推出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措施,不論是法令、師資、課程、教學、教科書、財政等方面,均有重大的變革,是臺灣教育史上,變動最劇烈的階段。
 
     2003年7月,由臺大教授黃光國和政大教授周祝瑛等專家學者發表《重建教育宣言》,並發起「重建教育連線」及「終結教改亂象,追求優質教育」全民連署行動,有百餘位學者參與連署,包括前暨大校長李家同、臺師大院長吳武典、臺大教授薛承泰、政論家南方朔、作家蔡詩萍等人。《教改萬言書》指出,教改各項方案都是以「打倒升學主義、減輕升學壓力」作為首要考量,走的是民粹主義,製造更多社會問題。書中痛陳自願就學方案、建構式數學、九年一貫課程、多元入學方案、教科書一綱多本、消滅明星高中、補習班盛行、教師退休潮、師資培育與流浪教師、統整教學、廢除高職、廣設高中大學及教授治校等13種亂象。
 
     2009年7月,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人本教育基金會等民間團體組成之「我要十二年國教聯盟」發起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結束當天的「七一二我要十二年國教」遊行。遊行訴求為:
 
  1.立即宣布民國101年開始實施12年國民基本教育。
     2.明訂每年編列200億專案預算,十年內專用於12年國教,教育經費由21.5%調高到22.5%。
     3.實施真正免試升高中職,才有優質教育、快樂學習及全球競爭力!
  
  公開支持十二年國教訴求的學者專家有中研院院士朱敬一、臺大教授黃武雄、清大教授李丁讚等。此次遊行的參與團體大多是家長聯盟或社區大學組織,顯示出臺灣教育議題的民間改革力量的擴張。在遊行前一天,教育部長鄭瑞城回應十二年國教政策尚未有社會共識、政府預算不足理由,認為十二年國教政策不能貿然實施。而社會上對於「我要十二年國教聯盟」所提出的訴求也仍有質疑,部分在於實際執行面十分複雜而困難;另外也有論點指出,過去教育改革的失敗顯示臺灣民情仍應該以考試制度為主,十二年國教的齊頭式平等無法改變家長的「升學至上」價值觀。
 
  2015年4月19日,據報載,教育部正召集專家學者進行微調高中課綱,但未公布參與修訂者姓名。因此,部分高中大學歷史公民教師、中研院學者、人本基金會、臺權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等,成立「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反對2015年8月將實施的高中社會科課綱的施行,呼籲教師拒用。惟教育部國教署吳署長清山表示:高中微調課綱程序完全合法,將照既定時程實施,而教科書的選用則是學校的權責,但在選書時,要考慮高中學科能力測驗及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都會依據新課綱命題,以兼顧考生的權益。
 
  由上可知臺灣教改至今已經二十多年,都在紛紛攘攘的氛圍中渡過,非但沒能使教育更好,反而讓學子的負擔更形加重,雖然在教育鬆綁之下,培育出有創意、自主性強的孩子,但過去教育所重視的生活倫理卻已蕩然無存!
 
  而教育改革是一個持續改變和轉化的歷程,是沒有結束的。筆者一向認為教育主體的教師和學生,不能在教改的浪潮下,失去自主性,而被一波波的教改浪潮所掩沒。本書的出版,就是為盡一己之力,將近幾年來筆耕的成果集印成冊,期能藉系統論述及教學現場的小故事,喚起第一線教育夥伴,不可在任何階段的教改過程中缺席,期能從自己的教學與輔導學生行為上的微調開始,以身作則,調整步伐,帶領學子自主學習,並朝著追求優質教育的方向前進。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306166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只要偶爾瀏覽攝影論壇便不難發現,某些帖子中時不時會有「半幅」「殘幅」「全幅」這樣的字眼出現。有些發言往往是對「全幅」以外的相機產品嗤之以鼻,時常流露出「既然要搞攝影,不如一步到位入全幅」的優越感。 2018年初,我賣掉了2年前購置的二手索尼A6000(APS-C畫幅)微單,半年後,我在重新選購相機的時候,潛意識裡或許出現過這樣的聲音:「既然你已經賣掉了一臺半畫幅微單,難道還要把它再買回來嗎?」 於是,我把相機從A6000升級成了A7(全畫幅)。然而至少到目前為止,這個決定在絕大多數時間裡看起來都不夠理性。 ... 正如老鳥們所「教導」的那樣,全畫幅相機出片後期餘地更大,得益於感光元件更大,畫質也有一定的提升。但老鳥們似乎很少提到,全畫幅相機除了更重,與之搭配的鏡頭價格也更昂貴。拿很多人常說配備「一鏡走天下」的鏡頭作為對比,半畫幅的18-105鏡頭可能3000齣頭即可拿下,全畫幅的24-105鏡頭價格要高出2倍有餘,更不要說潛在的不同焦距廣角、定焦鏡頭的開銷了。 換句話說,時隔2年後我終於意識到,並非所有「好」的東西都適合像我這種資金有限、專業程度不足的普通用戶。事實上,即便租賃鏡頭可以儘可能降低使用成本,但如果平時對攝影鑽研不夠,也很難充分發揮高素質鏡頭的優勢。當然,有了它們的加持,瞎貓撞上死耗子是存在一定可能性的,不過投入產出比依然很低,想要拍出好照片,技術和意識依然是第一位的。 ... ... ... ... 過去一年,我與同事遊走於長望瀏寧,採訪了數十位非遺傳承人,在增加對攝影工作的理解同時,藉助工作之便偶爾也會用手機拍些花絮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認可。 最近一個多月,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我們沒有繼續拍攝非遺題材,而是把目光更多放在城市生活上。在持續不斷的暴走過程中,我竟然迎來了一波手機拍照「創作高峰」,而這也鼓勵我重新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提高這方面的技能。 「熱情」或者說「慾望」是第一位的。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通常遠離市中心,每日通勤也很少藉助公共運輸,因此缺乏對生活的觀察。過年前一周,為了拍攝春節主題的照片,我和同事每天保持步行20000步以上,穿梭在大街小巷尋找值得記錄的畫面,極大激發了我對攝影的熱情。 ... ... ... 好用的軟體帶動拍攝頻率增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於構圖能力一般,我很少一步到位拍到滿意的圖片,因此長期依賴濾鏡作為輔助。我先後用過VSCO、Snapseed等後期軟體,但要論出圖效率還是得打開自帶濾鏡的Foodie、NOMO。年初發現FIMO內置的一款濾鏡很對我胃口,便將其當作首選,近期出片量明顯高了很多。 輕便的器材讓攝影變得更容易。相比單反,微單已經輕了不少,不過搭配部分鏡頭(如16-35廣角鏡頭)後重量同樣可觀。對於攝影水平不夠自信的人來說,微單拍照帶來的心理負擔容易勸退,長此以往就成了惡性循環。雖然平時手持iPhone X和Xr兩臺手機,但我更偏愛用前者拍照,無它,持臥更輕便,拍照不惹眼。如此看來,年初果斷置換手機的決定是正確的。 ... ... ... 不過手機拍照再方便,也存在細節數碼塗抹重、夜拍翻車機率高(大多數老款手機不可避免)的缺陷。攝影圈有句老話,「底大一級壓死人」,即便專業玩家眼中完全不能打的卡片機,其1英寸的CMOS感光元件也比目前的頂級拍照手機(最新發布的小米10 Pro數據為1/1.3)大,理論上可以保留更豐富的細節,裁剪、後期的空間會多一點。 ... 這也是我最近租賃富士XF10和松下LX10兩款可攜式數位相機的原因。需要說明的是,XF10是一款APS-C畫幅相機,可它給我的體驗實在一言難盡,目前拍攝的200多張照片居然挑不出一張滿意的。根據論壇的說法,想要用好它需要掌握更好的技術,像我這種只會自動對焦其他各種不會調的人,可能還不夠資格使用。 今天下午,趁著外面天氣不錯,我帶著LX10外出試拍了幾十張照片,並且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在和朋友的溝通中,我對它的優點概括如下:色彩還原度比較高,和人眼看到的差不多;對焦很快,24-72焦段包括了常用的四種(24、35、50、72)焦距;最大光圈1.4以及內置的多種濾鏡及情景模式,確保了直出分享的可能性。 ... 除了網友普遍提到的容易進灰,我還發現了LX10身上存在的一些缺點。比如電池續航一般(80張照片耗電三分之一);便攜尺寸造成的機身按鈕較小,手大用戶操作感覺有些彆扭;設置菜單層級過於複雜,想要用好它估計得認真看一遍說明書……上述問題或許是導致LX10數據上不輸索尼黑卡系列,卻在市場知名度和保有量等方面落後的原因吧。 話說回來,我之所以考慮租賃(未來可能正式入手)類似於LX10這樣的可攜式數位相機,一方面是前陣子聽播客「跟宇宙結婚」時,主播青年老師極力推薦這臺機器給我留下了印象;另一方面是在逐漸熟練手機拍照之餘,仍然想把相機拍攝這一塊撿起來。既然微單暫時心理上有些沒底,那不妨先用卡片機練手,找感覺、練技巧,最重要的當然是重新發現攝影的樂趣。 ... 絮絮叨叨說了很多,總結的都是近期拍照收穫的一些心得體會,整理成文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經過這番嘗試,我對手中的器材搭配有了初步規劃,幾百塊租金總算沒有打水漂。接下來就該大量嘗試了,希望今年的手機相冊比往年都要好看。 除開篇圖(iPhone拍攝)及相關資料圖外,文中所有圖片均為3月14日攝於長沙圭塘河風光帶,使用松下LX10相機直出(有裁剪)。歡迎關注「北京新媒體故事」並推薦優質內容。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oAn308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7810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神岡彎度瀏海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新光三越附近復古卷燙髮推薦髮廊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一中商圈推薦傭懶雲朵捲神岡染出滿意的髮色推薦染髮店
台中精油養護護髮推薦染髮店 石岡不顯老的髮型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灰色霧感台中染髮推薦大雅氧氣瀏海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北區內彎髮型修改推薦髮廊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南屯染髮推薦東勢解決布丁頭髮廊推薦染髮店 台中西區染出滿意的髮色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歐美感挑染推薦台中染髮推薦台中西屯韓式木馬燙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東區微卷髮型修改推薦髮廊 布丁頭的救星推薦美髮沙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onirn55b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